【學;厩闆r】
當初升的朝霞正綻放著燦爛,當日出和炊煙在戈壁上上輕輕飄散,位于回城鄉以西4公里處西戈壁開發區,有一所書聲朗朗、生機盎然的學校,這就是哈密市伊州區彭德蓀希望小學。
彭德蓀希望小學始辦于2002年8月底,由香港寶蓮寺彭浩豐先生部分捐資修建而成。我,F有教學班14個,共有在教師52人,專任教師37人;在校人數為338人。走進彭德蓀希望小學,便有一股蓬勃之氣、自然之氣迎面撲來。學校占地面積104畝,建筑面積1853平方米,綠化面積2350平方米,硬化地面4700平方米。圖書室、儀器室、實驗室、勞技室、微機室,應有盡有,并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之中。
2002年至今,學校更是以均衡發展為契機,大力加大校園建設力度,學校面貌日新月異,如今校園環境整潔,空氣怡人,是孩子們理想的樂園。教學條件日趨完善,為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,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【辦學特色】
彭德蓀希望小學是一所民漢合校,所以“雙語”教學就是學校的一道亮點。學校民漢教師相互配合,通過每周一句話、詩歌朗誦、主題中隊會、傳誦校內行為規范“三字經”、晨讀”等活動不斷提高雙語班的漢語水平,使民族教師和學生的漢語水平近年來不斷提升。
多年來,學校緊緊圍繞辦“農村孩子的樂園,教師成長的沃土”這一理念,本著“辦人民滿意的學校,做人民滿意的教師,教人民滿意的學生”的教育宗旨,立足農村現實,科學施教,教研興校,全面執行教育方針,積極推進素質教育。 以“團結奮進,求實創新”為校訓,以“多樣化教學、安全化管理”為辦學特色,努力創建“平安校園、快樂校園”。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,實行嚴格的管理,親情化的服務。我校在實踐中探索,在探索中發展,取得了一定的成績。
【獲得榮譽】
學校自建校以來,有一支團結奮進、開拓進取、率先垂范的黨政領導班子;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,教學管理嚴格有序,教學活動形式多樣,教師們在新課程改革活動中教學能力不斷提升,彭德蓀希望小學在2012年有兩位教師常春月、早合熱•司馬義榮獲哈密市級學科帶關人;有五位教師阿米娜·卡迪爾、謝珍華、尼亞孜·玉素甫分熱比古麗·買合木提、姚瑛分別榮獲市級“名師”和“學科帶頭人”稱號,副校長阿米娜·卡迪爾獲地區級“四好”教師稱號。建校十五年以來,學校辦學的實力不斷提升,在2013年獲得地區級“綠色學校”稱號、哈密市“平安校園”;2015年我校獲得哈密市教育系統“優秀黨支部”、哈密市“平安校園”等殊榮。
【教學工作】
學校以“學生為中心”。針對農村孩子見識少、視野窄、知識平乏的特點,從培養學生德、智、體、美、勞和諧發展的角度出發,以教會學生“學會做人,學會生活”提高能力為教育目標。充分利用學校這塊教育“陣地”,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,促進學生個性發展。開展的“ 書法大賽、口算比賽、趣味運動會、 文藝匯演、主題班隊會、做手抄報”等等,得到學生們的積極參加與熱愛,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,而且加深了各民族學生的溝通與交流,讓孩子們提高了能力,強化了素質,還讓彼此的感情越來越深,關系越走越近。
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、加強學生能力培養的同時,更注重集體的規范管理,發揚民主決策。學校領導始終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,讓每一位教師都自覺主動參與學校管理,廣開言路,積極采納教師們的合理建議,同時前面推行校務、政務、財務的公開制度,建立透明的規范管理體制。各民族教師在參與學校管理過程中,不僅提升了自我的本位意識,而且參與學校的管理意識日益增強,極大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,使學校工作真正做到了“民族團結一家親。
學校極其重視德育工作,把學生的德育工作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,寓德育于各項活動中。在每周一的升旗活動中,堅持舉行國旗下的演講活動;以《校內行為規范》為準繩,注重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。此外,學校還建立了科學、公平、客觀的德育評價機制,把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,組織學生開展文明班、文明生、優秀隊員等評比活動。
學校歷來非常重視營造濃厚的集體教研氛圍,每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,交流經驗,推廣教法,討論業務,小結課改情況,在走“教研興校”的素質教育道路上,全面落實新課標。